宋代古董碗核心特征
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,碗作为常见器型,其形制、工艺与审美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。以下是关键信息:
一、典型器型
斗笠碗:广口、斜腹、小圈足,形似斗笠,胎体轻薄(如定窑、景德镇窑产品)678。
芒口碗:定窑首创,口沿无釉露胎,覆烧工艺制成,多见于北宋中后期78。
高足碗:碗底较高,足壁较薄,圈足约占碗身1/3,兼具实用与美观67。
花口碗:口沿呈花瓣形(如五瓣、六瓣),多见于官窑与民窑精品68。
二、胎釉与工艺
胎质:
北方窑口(如定窑、耀州窑):胎体较厚,多为灰白或灰褐色;
南方窑口(如景德镇窑、龙泉窑):胎体轻薄,呈白色或灰白色169。
釉色:
青瓷:汝窑天青、官窑粉青、龙泉窑梅子青;
白瓷:定窑象牙白、景德镇窑影青;
黑瓷:建窑兔毫、油滴135。
工艺:
刻花/划花:如定窑“泪痕”效果、耀州窑犀利刀法;
印花:多见于碗内壁,纹饰清晰规整(如婴戏纹、缠枝纹)68。
三、代表窑口与名品
汝窑:天青釉、开片细密(“蟹爪纹”),底部有芝麻钉痕,如“奉华”款碗35。
官窑:粉青/天青釉、冰裂纹,底款多为“修内司”“郊坛下”等官署铭文5。
哥窑:金丝铁线开片、“紫口铁足”,如八方碗(造型仿青铜器)23。
民窑:磁州窑白地黑花(如“张家造”款碗)、吉州窑玳瑁釉18。
四、鉴定要点
1.看胎釉:宋代胎土淘炼精细,釉面光泽自然,无现代仿品的“贼光”或“做旧”痕迹19。
2.辨纹饰:官窑纹饰多寓意吉祥(如龙凤、缠枝莲),民窑则更自由(如花卉、动物)68。
3.查款识:官窑有明确纪年款(如“大宋宣和三年”),民窑款识多为窑口标记或吉祥语59。
4.观造型:宋代碗型注重比例,如斗笠碗的“斜直腹”、高足碗的“纤细足
出价状态
竞买人
价格
出价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