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旗币详情解析
历史背景: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,为取代前清龙纹币,由南京造币厂率先铸造,象征“五族共和”的双旗币诞生136。1914-1927年各省(如湖南、湖北、河南等)陆续仿铸,形成“中央版”与“地方版”体系,面值涵盖十文、二十文、五十文等,其中十文最常见136。
设计特征:
正面:中央为交叉的十八星旗(代表汉民族觉醒)与五色旗(象征五族共和),上方刻“中华民国”,下方标注“开国纪念币”或面值123。
背面:多饰嘉禾纹(寓意丰收),部分版别有英文或特殊图案(如湖南“圆点花版”、四川“梅花星版”)136。
制作工艺:采用德国进口蒸汽冲压机,模具雕刻精细(如十八星旗星芒误差≤0.1毫米),材质以红铜、黄铜为主,少数为银质6。
版别与稀有性:
中央版:天津造币总厂铸造,工艺规范,如“五色旗带旗缨”版6。
地方版:湖南“当二十”黄铜样币(存世仅3枚)、河南“错版双旗”(旗面倒置,全球仅2枚)6。
特殊版:签字版(如意大利雕刻师设计)、试铸样币(未流通,价值极高)
出价状态
竞买人
价格
出价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