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饕餮纹角炉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的青铜器,以下为你介绍其详情:
基本信息:以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西周饕餮纹角为例,通高29厘米,口长径20.3厘米、短径9.8厘米1。
出土地点:1986年出土于河南信阳浉河港乡,当时农民在浉河修筑水坝时,在河道淤泥中发现了一批青铜器,其中包括两件大小、形制、纹饰基本相同且铭文相同的角,分别收藏于信阳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1。
器物形制:器分盖、身两部分,盖顶有半环钮,器盖、器口呈橄榄形,双尖尾,斜颈下收,深直腹圜底,三棱锥足1。
纹饰特征:整器除三锥足两侧面、圜底处及颈沿处外,其余器表均施以精美的三重满花纹饰。第一重以云雷纹为地,第二重以高浮雕饰主体纹饰,第三重以圆雕饰兽首、鋬兽首。盖面饰二组饕餮纹,两两相背,扉棱分为四分,横棱界两组饕餮纹,竖向扉棱饰饕餮兽鼻,以云雷纹衬地;颈部一周饰六组蕉叶纹,尾下颈部二组蕉叶纹较大,颈部正中饰圆雕立耳兽首;腹部前后各饰一组饕餮纹,正面饕餮纹侧身饰一竖体夔龙纹,背面无;三棱锥足正面整体是一长三角蕉叶纹,内填阴刻云雷纹、变体兽面纹和三角纹1。
铭文内容:器盖与腹内壁处铸有内容相同的铭文,均为阴铸,三行十二字:“晨肇贮用作父乙宝尊彝即册”1。
文化内涵:饕餮纹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典型且优秀的作品之一,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。其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和陶器上,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。饕餮是古人融合自然界各种猛兽特征并加以想象形成的,面部巨大夸张,装饰性强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可能与祭祀、神话等相关,有的饕餮纹只琢刻鼻以上部分,寓意节食戒贪。周鼎著饕餮,有首无身,食人未咽,害及其身,以言报更也,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、社会秩序等
出价状态
竞买人
价格
出价时间
1************
430000
1************
460000
1************
490000
1************
520000